四合院裡的公共屋村
即使有人認為四合院的設計如何跟香港的環境格格不入,即使有人批評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展覽如何膚淺粗陋,我倒不覺是問題。
博物館,尤其是民俗博物館等,於我如稍為嚴肅一點的遊樂場,要正襟危坐的話倒不如到圖書館去。或許我只想花一個下午在館內走走,不打算深究。當走進這個名為《香港公共房屋發展五十年》的展覽場地,映入眼簾除了是牆上的圖片和片言隻字的簡介外,還有那兩三層樓高搭建而成的仿屋村場景:公園的空地,拉下閘的小店,騎樓和晾衫竹,漫天披展的衣物床單,以及從窗外探看一間間示範七八十年代生活的小單位。從民間搜集,摺椅旁有風扇,衣櫃上有皮箱,重構共同的體驗,如蕩入時光隧道,走訪某某舊居。你或說寧願到尚未拆卸的舊式屋村看真實的面貌,但我看到的卻是小孩子那好奇的目光,在特定的環境下才會孕出來的好奇。還有坐下來,市民翻閱市民暫借出來一本本的照相簿,盛著幾十年的記憶,陌生的面孔又成了似曾相識,我看他們看得入神。
|